药物与营养品可能伤害到宝宝健康

本文Tag标签:婴幼儿护理  

  宝宝生病了或者身体虚弱,爸爸妈妈们又心疼又心急,为了让病痛快快过去,爸爸妈妈们时常会走入用药的误区。从而给宝宝带来更大的成长隐患。

  其实在0~1岁宝宝用药和服用一些营养剂方面,爸爸妈妈们应该小心谨慎,一切药品营养品的使用都需要到医院检查诊断之后,由医生说了算。爸爸妈妈们不能因为心急而给宝宝滥用药、擅自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因为很多药物营养品,服用不当,反而会损害宝宝的健康。爸爸妈妈们更应该从了解宝宝出发,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喂养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药物。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爸爸妈妈们的药箱,家长们一定要细心鉴别哦。

  某些激素类药物,会使宝宝发育迟缓,可能引起宝宝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还会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

  服用氯霉素或磺胺等广谱抗生素的儿童,可因其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K缺乏,出现鼻出血、皮下淤血点等;服用新霉素能引起肠黏膜细胞的缺损,使胰脂酶下降,从而阻碍脂肪、乳糖、蔗糖、维生素B12、钙、铁等的消化吸收;口服四环素可使维生素B2的排出量增加。

  某些镇静药、镇痛药会阻碍维生素D、钙、磷、维生素K的吸收及利用,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导致儿童佝偻病。阿司匹林是儿童的常用药物,它可使人体对维生素c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增加维生素c在尿中的排泄,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

  有的家长给儿童服用过量鱼肝油,会导致儿童腹泻,造成吸收不良,甚至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2,亦可导致运动红细胞性贫血症。

  许多药物可影响儿童的食欲。如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都有明显的抑制食欲作用;某些营养补品中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长期过量食用,会让宝宝变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从而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缓泻剂可使大量胡萝卜素、钙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从肠道流失;常服碳酸氢钠可干扰铁的吸收,引起儿童贫血等缺铁性疾病;常服青霉胺、乙胺丁醇等药可导致儿童锌缺乏;长期应用大剂量庆大霉素以及利尿剂等,可导致低镁症。当然,在医生建议的情况下是例外的。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是从膳食中获取。乳制品、水果和蔬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一周岁前的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反而要根据情况考虑向医生咨询,服用维生素。母乳中维生素A、B、C等的含量受乳母饮食影响大,如果妈妈本身膳食不均衡,那么母乳中必然会缺乏这些维生素,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小宝宝的维生素摄入。

  尽管我在哺育丫丫的时候已经非常注意饮食的搭配,但是我自己不喜欢吃肉的饮食习惯还是导致丫丫被检查出缺乏维生素B12。丫丫为此还受了不少苦头,经常性的腹泻。在随后的辅食和人工喂养中,我们尽可能地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配方奶,但配方奶粉保存时间过长,或用热水冲调,用微波炉加热的话,都容易破坏配方奶中的维生素。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不得不根据医生的建议另外服用维生素。相应的,肥胖也是造成宝宝维生素不足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宝宝生长速度快而膳食又不平衡。另外,缺少户外活动的宝宝,晒太阳机会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千万注意,不要随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以免引起中毒,对宝宝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大多数妈妈认为吃乳酸菌、益生菌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对宝宝成长有帮助。其实把这些清肠剂当成营养剂是不对的,和吃母乳的宝宝相比,吃奶粉长大的宝宝大便中的大肠菌和腐败菌要多出十倍。

  其实对宝宝来说,经常服用或过度服用特定的乳酸菌反而会对其产生依赖,肠内乳酸菌的自然生产量会缩减,从而破坏整个细菌群的稳定。另外每种清肠剂的菌种不同,菌种间功能差异很小。

  另外,通过配方奶补充一些微量元素也是哺乳误区。母乳中已含有充足的微量元素,所以吃奶吃得好的宝宝没有必要另外补充微量元素。这些也需要爸爸妈妈在日常喂养宝宝的时候去慢慢了解,发现宝宝的不足和缺失症状。

  丫丫出生后,我担心她缺钙,还专门让医生检查了她的微量元素的吸收情况,检查结果她还属于摄入量过多的宝宝!原来医生指出,不仅母乳里含钙,现在宝宝吃的营养米粉、配方奶里都有充足的钙。

  爸爸妈妈们要在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基础上,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合理用药和添加营养剂,来保证宝宝的均衡发展,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断来随意给宝宝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要知道,初生宝宝的健康保证,更多的需要妈妈们的母乳营养和健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